砂浆外加剂的主要组成和作用机理
砂浆外加剂的主要组成有石灰、引气剂、减水剂、增稠剂、早强剂、缓凝剂和其他外加剂。不同的组成物质,其作用机理是不同的,它们各自的作用机理如下。
(1)石灰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个方面,这两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才能称为和易性良好的砂浆。
砂浆的流动性也称为稠度,表示砂浆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能。砂浆流动性大小用沉入量表示,采用砂浆稠度仪进行测定。沉入量越大,则砂浆的流动性越好。砂浆流动性的选择与砂浆用途、基底种类、施工方法、施工条件等有关。多孔吸水基底上施工,需要流动性大的砂浆。抹面砂浆的流动性应比砌筑砂浆和地面砂浆的流动性好;天气温度高、湿度小的情况下施工,砂浆的流动性应大些。表15-20是砌筑砂浆流动性的选择参考表。表15-21和表15-22分别是预拌砂浆和“干混”砂浆的性能指标。
砂浆保水性是指砂浆能保持住水分而不散失的能力。搅拌好的砂浆在运输、停放和施工的过程中,水与胶凝材料会产生分离,砂浆内部的水分会缓慢泌出。泌水后虽然可以使砂浆的水胶比降低,但泌水的危害性会更大,往往导致砂浆的流动性变差,施工操作比较困难,甚至出现分层、开裂、起砂等工程质量事故。另外,保水性不好的砂浆,水分容易被基底吸收,这样砂浆中胶凝材料继续水化所需水分将显得不足,反而影响砂浆抗压强度和黏结强度的发展。
砂浆保水性采用分层度测量仪进行测定,用分层度表示,分层度值越大,表示砂浆的保水性越差。只有保水性良好的砂浆才不会出现分层、离析和泌水。但保水性太小的砂浆也容易出现干缩性增加的问题。一般要求砂浆的分层度不大于2cm,砌筑砂浆的分层度要求相对较宽,一般为不大于2.5cm。
生石灰加水后经过熟化为熟石灰,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生石灰在熟化的过程中,体积增大1.0~2.0倍。作为砂浆外加剂使用的生石灰首先要经过熟化,其熟化的方法有消石灰浆法和消石灰粉法消石灰浆法就是将生石灰在灰池中进行熟化,然后通过筛网过筛后放入储灰池中待用的方法;而消石灰粉法则是将生石灰加适量的水进行熟化处理的方法。生石灰熟化成熟石灰的理论加水量为生石灰质量的32.1%,由于一部分水分因熟化过程中被蒸发掉,所以消石灰的实际加水量为生石灰质量的60%~80%;而消石灰浆法则是将石灰熟化为膏状物,需要加水量更多。
石灰熟化后形成的石灰浆,或者消石灰粉加水后都形成表面吸附水膜的高度分散的氢氧化钙胶体,掺入砂浆中可以降低颗粒之间的摩擦,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显著提高砂浆的流动性和减小分层度。但是由于石灰失水结晶后的强度较低,加之石灰是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加入水泥砂浆后会影响砂浆的强度和耐久性;另外,石灰膏的制备还受石灰的供应、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的影响,石灰膏的运输对环境污染也很严重,所以工程中已不主张以石灰类物质作为砂浆外加剂。
(2)引气剂引气剂是使混凝土拌合物在拌和过程中引入空气而形成大量微小、封闭而稳定气泡的外加剂。绝大部分引气剂的成分为松香衍生物以及各种磺酸盐。引气剂的掺入使砂浆拌合物内形成大量微小的封闭状气泡,这些微气泡如同滚珠一样,减少集料颗粒间的摩擦阻力,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增加。
(3)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坝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茶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砂浆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4)增稠剂由于砂浆配合比中,灰砂比往往很小,浆体的量往往显得很不足,浆体与砂粒以及水与水泥颗粒都很容易分离,导致砂浆的流动性和保水性不佳,加入增稠剂则可改善砂浆液相的黏度。水泥增稠剂是一种水泥砂浆塑化剂,一般由生石膏、乙氧基化烷基硫化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减水剂等成分组成。在砌筑抹灰砂浆中它能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提高工效,节能、省工、省料、省钱。
(5)早强剂和缓凝剂不同季节施工的水泥砂浆,由于施工环境温度的不同,其强度的增进率有较大的差别,而不同的工程进度对砂浆强度发展的要求不同,气温较低和工程进度较快的工程,要求砂浆早期强度快速发展,此时需要在砂浆中加入早强剂。而有些工程,尤其是夏季施工的砂浆,由于气温过高使水泥砂浆凝结时间过短,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常常要求在砂浆中掺加延缓水泥水化的缓凝剂。另外,为避免砂浆在正式施工前就凝结硬化而造成浪费,预拌砂浆更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和材料组成来制订水泥砂浆的凝结时间范围,这也需要参加缓凝剂进行调整。
(6)其他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方便施工,提高其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增加砂浆的韧性,减少开裂,是砂浆设计和施工中永恒的主题,因此,砂浆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多种可以掺加并对砂浆性能进行改善的材料。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种砂浆外加剂外,砂浆中还常参加防水剂、膨润土、石灰石粉、粉煤灰、矿渣粉、乳液、纤维等材料。